新京報訊 (記者韓旭陽)中國地震局7日表示,現場工作隊依照《地震現場工作:調查規範》《中國地震烈度表》,通過災區震害調查、強震動觀測記錄分析、遙感震害解譯等工作,確定了魯甸地震的烈度分佈,並正式發佈了《魯甸6.5級地震烈度分佈圖》。這意味著中國地震局4日內完成了魯甸地震烈度圖的繪製。
  雲南省地震局局長皇甫崗7日介紹,魯甸6.5級地震是在一條並不顯著的斷裂上發生的顯著地震,極震區烈度高達9度,與2013年蘆山7級地震震中地表震動水平相當。
  工作人員震區分組勘察測繪
  中國地震臺地震預報研究所研究員陳會忠對記者表示,每次大地震後,都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到地震現場去進行考察。他們會分成很多組,在震區一點點勘察,劃定地區烈度,再圈起來,這種人工調查得出的測繪結果就是正式的烈度圖。
  陳會忠指出,地震後公佈的正式烈度圖都是人到現場考察後,根據標準來確定建築物、構築物、自然山體都被破壞至何種程度,來衡量烈度。
  據陳會忠介紹,目前地震烈度測量分為儀器烈度和正式烈度。儀器烈度一般是在地震後十幾分鐘公佈的烈度數,可加快救災速度。但往往與正式烈度圖存在差別。“汶川地震時我國在儀器烈度測量方面還是空白,當時中國地震局並未給出儀器烈度和推斷烈度。美國方面給出了一個推斷圖,雖和之後的正式烈度圖有較大差距,但對救災有參考意義。”
  繪製速度與地震破壞區域有關
  陳會忠說,一方面,繪製出正式烈度圖可加快救災速度,另一方面,瞭解地區烈度分佈,對採取何種方式進行災後重建有重大參考意義。
  陳會忠解釋說,魯甸地震烈度圖出圖速度很快,一方面是由於6.5級地震的最高烈度和破壞區域不是很大,所以可以很快畫出來;另一方面也是工作人員晝夜不停奔波測繪的結果。汶川地震後,1-2個月才繪製出完整烈度圖,是因為範圍廣、需要跑的點太多。汶川地震震級比較大,光是11度烈度區域的長度就有300多公里。據中國地震局數據,汶川8.0級地震的震中烈度達Ⅺ(11)度,以汶川縣映秀鎮和北川縣縣城為兩個中心,地震Ⅵ(6)度區以上面積合計440442平方公里。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時某一地區的地面和各類建築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響的強弱程度。一次地震發生後,根據建築物破壞的程度和地錶面變化的狀況,評定距震中不同地區的地震烈度,繪出等烈度線,作為對該次地震破壞程度的描述。因此,地震烈度主要是說明已經發生的地震影響的程度。一個地區的烈度,不僅與這次地震的釋放能量(即震級)、震源深度、距離震中的遠近有關,還與地震波傳播途徑中的工程地質條件和工程建築物的特性有關。一般情況下僅就烈度和震源、震級間的關係來說,震級越大、震源越淺,烈度也越大。
  我國把地震烈度劃分為12度,不同烈度的地震,破壞力大有區別。
  1度:無感——僅儀器能記錄到。
  2度:微有感——個別敏感的人有感。
  3度:少有感——室內少數人靜中有感。
  4度:多有感——室內大多數人有感。
  5度:驚醒——多數人有感,牆壁現裂紋。
  6度:驚慌——人站立不穩,棚舍損壞。
  7度:房屋損壞——房屋輕微損壞。
  8度:建築破壞——房屋多有損壞。
  9度:建築普遍破壞——房屋多數破壞。
  10度:建築普遍摧毀——房倒山崩。
  11度:毀滅——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毀,地表產生很大變化。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築物普遍毀壞,地形劇烈變化動植物遭毀滅。  (原標題:魯甸地震烈度圖4天繪製完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t77utjj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